白癜风修复 http://m.39.net/pf/a_11348069.html
-04-:14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韩兢陈伟斌
叙利亚时间4月14日凌晨,火光撕破大马士革夜空。美国、英国、法国发动空袭。
战端再起,在叙利亚的中国人,还好吗?
空袭那天,李智涛正在大马士革。“那天轰炸大概持续了50分钟。”李智涛告诉记者,空袭规模其实不算大。
空袭之后,日子继续,李智涛和夫人如今还是留在大马士革。
实际上,他们在这里已经待了16年。
经历了战乱,经历了逃亡,他们依然在这个遥远的国度生活。
他说,自己就像是大马士革随处可见的鸽子,无论战火如何纷飞,你依然能每天看到鸽子在这里的天空中飞翔。
“这里的老百姓都很喜欢鸽子,而我,喜欢这里。”
叙利亚四处可见的鸽子。
家门口在打仗,我在屋子里睡觉
李智涛是沈阳人,年,22岁的他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和夫人一起来到了叙利亚,夫人是他的同学。
他们落脚叙利亚的第一站,就是在一个距离大马士革不远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离大马士革8公里。
在年叙利亚爆发内战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所住的地方安全而平静。在那里,政府对难民提供廉价的主食,比如大饼。大饼很便宜,据李智涛说,15到18张大饼,像盘子这么大,就只要五毛钱(人民币)。在那里,菜市场的小贩们,到了晚上也从来不会把菜收走,即使在战乱的时候也是这样。没卖完的菜,他们就盖个东西,继续留在铺子上。
李智涛留着长发,多年的寄居生活,让他有点流浪歌手的气质。而他的妻子来自青海,在叙利亚做点小生意,能做一手好吃的拉面。尽管没有很多钱,在那里生活,他们也从来没有觉得清苦,再加上网络还不错,虽然身处异乡,他们几乎不觉得孤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是在年。“反政府武装企图借道我们的难民营攻进大马士革”。李智涛住的地方周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的家在一楼,楼道外是狭长的巷子。“楼道外发生了激烈的枪战。外面在打仗,我和我夫人就在家里睡觉。一直听着房子外面机关枪在那里突突突地响。”
李智涛夫妻在叙利亚。(本人供图)
使馆是他们的靠山
之后,当地就比较乱了。有一天,他们晚上9点多吃完一大碗面,李智涛觉得有点口渴,就让妻子去厨房盛一碗面汤。妻子前脚从厨房走,后脚厨房的窗户就飞了出去,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他们所住的地区发生了爆炸。家具散落了一地,屋子一片狼藉。如今他想起来,觉得自己很幸运。“再晚一点,老婆就被炸到了。”
叙利亚的楼房上大多放着煤油箱,爆炸震翻了油桶,太危险了,这样家里肯定就是没有办法呆了。李智涛家旁边有一个服装店,服装店下面有个地下室。他和妻子后半夜就呆在了那个地下室里。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他们决定离开这里,“我们穿了一身衣服,带了外套和护照就跑出来了。”
李智涛往外走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人群也从战区往外逃,很多人开着厢式的货车,货车上托着床垫和被子。
李智涛出来后第一时间就给使馆打了电话。使馆随后就派车来接他们。工作人员为他们安排宾馆,然后给了李智涛夫妇一些用来基本生活的现金。李智涛说,身在异地,使馆是自己的靠山。使馆工作人员劝他们回国。不过李智涛说,我是一个研究阿拉伯文化的人,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
与死亡擦肩而过
叙利亚也有雨季,李智涛不太爱出门。但李智涛心里一直牵挂着老房子里的东西。几天后,他们决定回去看看。
早上6点,李智涛和妻子回到了被炸了的家。他们快速地收拾东西,准备回去的时候已经8点多。两人刚走出门,就听到突突突的声音,一排子弹打了过来。有一批武装分子从巷子这里冲了进来,一边走一边用机枪扫射。“子弹都从我的脚步底下过去了。”李智涛赶紧把脚拔回来,和妻子躲回了家。
没过多久,武装分子就开始搜楼。
李智涛和妻子吓坏了。他们躲在房间大衣柜和床之间的一个夹缝里,大气不敢出。“这时如果被发现,估计就被当场射杀了。”幸运的是,武装分子拿着电筒往家里照了一下,并没有看见他们。李智涛说,这是他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刻。
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李智涛夫妻在大马士革又找到了一个住所。这是一个一室一厅带院子的房子。
大半个月后,李智涛又回老屋子去了。这次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家的房门口恰恰成了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停火线,有一堵半墙隔开,他家楼道口以北是被政府军控制,而以南被反政府武装控制。
最后一块还算安宁的土地
搬到大马士革差不多一年后,日子逐渐安定。李智涛觉得大马士革是叙利亚最后一块安宁的土地了。现在在大马士革的商场里,依然有很多人在那里喝咖啡,什么东西都买得到,商业也还正常。尽管外面的城市几乎是一片废墟,他依然安逸地在这个安全岛上生活着。
他每天下午2点以后才起床,然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自己看书,写文章。一直要工作到第二天的上午四五点。每天下午他睡醒了以后,妻子就会跑到冰激凌店买冰激凌。他们两个有时候会一起追剧,有时候会一起看新闻。日子过得还不错。
李智涛是个奇特的人,他和夫人是学霸,但却一直这样漂泊在异乡的土地上,没有生娃也没想过要赚钱。“有的时候家人也不理解,我周围的朋友都买房生娃,就我还什么都没有。”
他把自己定位为一名做独立研究的学者。他告诉记者,他有多热爱阿拉伯的文化,想更多地了解当地,今后打算写一些中东地区的书。他很惋惜,战火几乎摧毁了这个有年文明的古老国家。李智涛记忆最深的,就是帕米尔神庙的博物馆老馆长被杀的那一幕。
生死,在乱世是不足论的。
走在街上,李智涛有时就会撞见一起爆炸。
在大马士革的日子,他渐渐地把爆炸、轰炸、枪击声当作了生活的日常背景音。不过有一天,大马士革突然变得安静。“忽然炮声、枪声、爆炸声都没了,周围变得很安静,这在叙利亚,简直是奇迹。”而就在那一天,美英法发动了空袭。
李智涛说,在叙利亚颠沛流离,经历了战乱,最大的感受就是,在没有秩序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崩塌的,一个坏的秩序都比没有秩序好。“当然,和平是最好的。”
一个战地记者眼中的叙利亚
“生化袭击”疑云尚未散去,国际禁化武组织调查团于日前进入叙利亚杜马镇调查该事件。
就在此前,作为新华社派驻叙利亚的战地记者,郑一晗还前往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部的拜尔宰区探访——该地因被怀疑储存化学武器,在当地时间4月14日遭到美英法的空袭。
据估计,由于局势动荡、战事吃紧,在叙利亚的中国人不超过百人。这些坚守在叙利亚的中国人,主要由使馆人员、中资机构以及派驻叙利亚的媒体记者组成,郑一晗,便是其中之一。
自年5月开始,这个出生于年、学阿拉伯语专业的山东小伙儿,除了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日常工作外,还经常前往叙利亚战事最为激烈的前线采访,其中包括代尔祖尔和阿勒颇等地。
4月22日,记者连线了正在叙利亚战事前线采访的战地记者郑一晗,他讲述了自己眼中的叙利亚。
现在的叙利亚。新华社发
外出采访,危险如影随形
“我们可以用数字来窥见战争对叙利亚带来的灾难——大面积国土陷于战火,多万人口中,有万失去家园。”采访伊始,郑一晗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这八个字,形容如今的叙利亚。
在派驻叙利亚的这段时间里,郑一晗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
每次叙利亚政府收复一座城市都会安排记者前去探访。在那些城市中,不仅有很多没被清理的爆炸装置,不知何处射来的流弹,更是危险。
郑一晗第一次前往战区采访,是去一个叫苏赫奈的城镇。当时,政府军刚将之收复。他记得很清楚,就在他跟随政府军采访并出镜录视频时,身边突然枪声大作。他坦言当时很紧张,事后发现,现场录的声音都在颤抖。
不过郑一晗并未因此退缩。
他印象中威胁最近的一次,是去年9月,前往刚被叙利亚政府军收复的代尔祖尔时,采访地所处街区和极端组织控制区仍然不过几个街区的距离,他们遭到极端组织的监视和袭击。
郑一晗说,当时代尔祖尔已被政府军收复,可要前往那里并不容易。一路上要穿过数个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走高速只需三四个小时,但不安全,只能绕着走,走了七八个小时。”
由于车队比较显眼,所以从一开始就被反政府武装的无人机盯住了。
媒体车队最后驻停在被政府军控制的代尔祖尔省政府大院内,郑一晗和其他记者被带往前线采访。就在这期间,一直紧盯着他们的武装分子,开始借助无人机的监控和定位,对他们进行枪炮袭击,“炮弹打到距离我们百米左右,算是很精准了。”
随行的叙利亚政府军军事人员赶紧将媒体带回代尔祖尔省政府大院,可当郑一晗他们抵达时,却发现大院也已经遭遇了炮弹轰击,一辆外媒车辆被炮弹炸毁。
郑一晗在叙利亚采访。本人供图
这里有孩子,从小连香蕉都没吃过
给郑一晗很大触动的,是战争给这个文明璀璨的中东古国造成的严重损毁,以及对叙利亚人带来的苦痛。
即便在首都大马士革也不安全。
一些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区域距离大马士革只有几公里,时常有炮弹落到城区,“那些炮弹的精准度很差,经常轰击到平民区。”
“叙利亚原本有好几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遗址,但战火的侵袭,让这些遗迹几乎消匿。”郑一晗曾前往代尔祖尔以及阿勒颇等地的一些文明遗迹探访,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处处废墟,特别是巴尔米拉古城,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最繁荣、最有文化底蕴的绿洲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该城为“叙利亚大沙漠的绿洲之地”,但在战火中,一切几乎不复存在,“被极端组织和战火损毁得非常严重,我近距离看时,那些遗存的碎块上有着精美的雕刻,然而都已难以复原。”
由于常年的动荡和战事,在一些救助营地,物资紧缺,条件非常糟糕。郑一晗发现,虽然叙利亚老百姓一贯乐观坚强、从容镇定,可依旧无法摆脱战争带来的苦痛与遗憾。
代尔祖尔被围困了三年,那期间,除了叙军方空投极为有限的物资外,几乎没有任何物资能被运送进去,处于断水电、极为缺医少药的状况,“很多在这期间出生的孩子从没吃过蔬果。”郑一晗说,这些孩子从小只是吃沾着油的大饼长大。而在战争爆发前,代尔祖尔曾是叙利亚著名的农业产区,“感触最深的是当我们准备离开代尔祖尔时,我把原本作为储备食物的香蕉给了一个小女孩,她不认识,连皮一起啃。”
郑一晗说,这些场景,在和平国家里,不可想象。
郑一晗在叙利亚采访。本人供图
为安抚家人,屏蔽朋友圈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工作,郑一晗一开始便有心理准备。可真正踏上这片被战争蹂躏的支离破碎的土地时,当第一次真实地看到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之后的血腥场面后,还是被震撼到了。
每次出发前,他都必须做好全面的准备。
为保证安全,郑一晗备有防弹背心、头盔乃至防化服等。前不久去往被美英法空袭的“化武储存点”时,这些装备就显得更为重要。
此外,在前线采访,“也不能愣头愣脑地直往前冲。”
远在国内的家人,虽说很支持他,但是担心无法避免。“之前有一次忙得两天没在家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930.html